首页 > 今日必看 > >正文

师艳芳:十八载筑梦兵工 巾帼“女将”绽芳华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 李玉波 通讯员 郭新燕  

3月24日,全国五一巾帼奖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。中国兵器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402车间加工中心操作工师艳芳获评“全国五一巾帼标兵”。

“荣誉既是鼓励也是责任,我将一如既往用实际行动践行榜样力量,发挥新一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。”师艳芳说。

2005年,刚满21岁的师艳芳毕业后加入兵工人行列,来到生产一线。在工作中,她把每一位老师傅当做老师,虚心吸取他们的宝贵经验,以他们的工作思路,规范和纠正自己的不足。下班回家后,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,琢磨加工方法,把当日所学整理成笔记,并自学编程软件,进步很快。

师艳芳的母亲是全国三八红旗手、自治区劳动模范,师艳芳的师傅是单位劳模,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,工作上师艳芳也把当劳模先进当做自己的目标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参加工作仅仅几年时间,师艳芳深入钻研操作技能,自学掌握了产品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,完成了由单一数控加工操作到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跨越,独立完成多种装备产品和科研试制产品加工任务。

在加工某科研产品时,师艳芳为了提高加工效率,根据产品特点仅用一天时间就设计并加工完成了一套专用夹具,通过合理使用刀具、优化程序后,加工效率提高了50%。

在工艺创新上,师艳芳提出合理化建议多达30余条,并全部被单位采纳。针对加工难度大的工件,她见解独到,在加工近1.7米长的零件时,要保证0.05毫米的尺寸公差和0.03毫米的垂直度,比头发丝还细,还要确保渗氮后不变形,她反复试切,最终找到合适刀具,运用特有的留量方法,攻克难题,解决了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。

为了提高产出,她开拓加工思路,推广、实施多项先进操作法,提高产品加工效率。很多产品工期紧张,没有可借鉴的经验,问题经常一个接着一个。师艳芳从不气馁,一个接一个解决。在进行某科研产品工艺攻关时,师艳芳通过多次翻面装卡释放应力,采用三点支撑法,在铝板两头及中间部门采取支撑点,解决了某产品易变形的“顽疾”。

围绕车间全年生产任务,她努力完成车间安排的各项机加工作,在做好分内事的同时,帮助别人在工具工装上提出建议。为了使刀具、冷却、转速,进给量等加工要素在加工操作中严格控制在最佳配合状态,她积极与老职工沟通,改进了加工方法,优化程序,使主产品的部件加工效率提高20%。

十八年如一日,师艳芳始终秉持“岗位可能平凡,人生不能平凡”的人生格言,以标杆为榜样,立志以技能成才、用技能报国。

上一篇 下一篇
x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