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几年,随着教育内卷越来越严重,不少父母开始想方设法为孩子开辟“新赛道”,其中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会倾向于让孩子上国际学校,以此来避开高考这座大山。
国内严峻的就业环境,加上国际学校所宣传的各种优势,让一些工薪阶层的家庭也开始拼尽全力地把孩子送往国外,似乎只要孩子走出了国门,就能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。
不可否认,生活中的确有不少孩子通过去海外求学而获得了很好的工作机会,他们的生活状态也让父母感到无比欣慰和骄傲,但与此同时,很多将孩子送出国门的父母也面临着一道难题,那就是:当父母需要养老时,孩子却不愿意回国了。
(资料图)
网上,有人发帖讲述了自己身边一对邻居的育儿经历。
帖主表示这对夫妻是自己家多年的老邻居,两人都是事业编,工作稳定,夫妻俩年轻时就开始精心培养自己唯一的儿子,补习班,兴趣班,样样不落,索性儿子也非常争气,从小到大,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。
儿子大学毕业之后,夫妻俩卖了家里的一套房子,把儿子送出国读研究生,研究生期间,儿子每个月的生活费不低于1万元,老两口便学费加生活费一起供着儿子在外读书。
3年后,儿子顺利毕业,并在当地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,就在老两口以为自己可以享享清福时,儿子却告知父母自己没有回国的打算了,原因也很简单,在国外多年,他已经适应不了国内的工作环境和节奏了,比起内卷,他更向往轻松闲适的生活。
老两口表示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,又无法跟随儿子去国外定居,如果儿子不回来给自己养老,那他们注定就会成为孤寡老人。
回望这么多年对儿子的付出,夫妻俩颇感后悔。
父母拼尽全力将孩子送出国门,孩子毕业后却不愿回国的例子并不在少数。
一名定居国外的网友非常淡定地陈述着自己的生活: 我爸癌症又住院了,我妈完全应付不过来,可即便如此我也不想回国。各种缘由我不愿意解释,随便国内的亲戚怎么想吧,我就是不想回去。
贴主的这段话也让他被网友们贴上了“不孝”的标签。
有人表示如果父母拼尽全力地将孩子送往国外,对方却不愿意回国给自己养老,甚至理直气壮地不顾亲人的感受,那么这样的子女等同于“白养”。
也有人坦言送孩子出国的父母只是表面风光,多数人晚年都会过得很惨。
留学生毕业后不愿回国成父母“心病”
网上,对于留学生父母的晚年生活,网友的态度并不乐观:
“ 把子女送到国外就要想着子女可能永远不会在回来了,我一个老邻居儿子去了美国不回来了,结果把自己的房子卖了也去美国,儿子给她单独买了房子住,和儿子家还有一段距离,人生地不熟,语言又不通,一个人孤零零在大房子的异国他乡,感觉好可怜。”
“我认识个老教授,她的一双儿女都在美国top5读的博士,谁提起来都十分羡慕。老教授得得癌症了,儿女谁也没回来,说工作忙走不开,等临终才能请假,我一点都不羡慕她了。”
“目前还谈不上让孩子养老的事,但是别人的孩子和父母能经常见面,能持续80多年,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回国,缘分就是这20几年,谁甘心啊,想想都难过,好在儿子想回国。”
网上有这样一个话题: 如果孩子出国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,但没法给父母养老,你会支持孩子出国吗?
一片反对声中,也有人表示了“支持”并给出理由:只有把子女当作自己附属品的人才会用“养老”来绊住孩子,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只要孩子觉得好,我会尊重他的一切选择,这也是父爱母爱的伟大之处。
还有人回答得非常坦率:如果我的孩子能力很强,出国能比在国内发展得更好,我一百个支持他出去,我不会羡慕那些孩子在身边的父母,就算我孤独终老,孩子也永远是我的骄傲。
工薪家庭送孩子出国留学,是一场赌博
虽然每个父母对于孩子出国留学都有自己的见解,但不可否认,对于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,如果父母对于孩子是有依赖和依靠的,那么这种作法无异于一场赌博。
父母让孩子出国留学的目的无非是想让他们开拓眼界,摆脱现实的各种束缚,选择一条更为轻松的赛道,但在现实生活中,不少孩子在习惯了异国他乡的生活节奏后,将与父母之间的“小别”变成了“久别”,甚至是“永别”。
对于家境富裕者,父母可以选择居家迁往国外,换一个环境,依然可以过上母慈子孝的晚年生活,但对于工薪家庭,一旦孩子不愿回国且没有能力将父母带到自己身边定居,那么多数人都会体验到晚年生活的孤独无依。
本期话题
你倾向于把孩子送出国吗?你认为那些拼命把孩子送出国的父母,晚年会过得很惨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留言!